近幾年,極簡主義(Minimalism)席捲全球,台灣因為與日本在歷史以及客觀距離上的親近,風行的是由山下英子女士所提倡的「斷捨離」,而這與極簡主義有相近的訴求。
簡單來說,「斷捨離」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而這樣的概念之後也衍生到處理人際關係上面。
為什麼人們開始追求減法而不是加法的人生呢?
這部份其實很可以被理解,網購和大型量販店的特價促銷、臉書天涯若比鄰的錯覺、手機蜂擁而來的各種資訊,讓人再也不被匱乏困擾,反而是患於「過多」。
時間和空間都被填塞,連走路都要無意識地滑手機,繼續接收那些對自己人生不見得有任何助益的雜訊,居住空間滿佈雜物,所謂的的收納儲藏跟垃圾回收場界線變得模糊,衣物切換成免洗模式,穿幾次就束之高閣。
一切看似豐盛,物品、資訊、朋友好像很多,但其中很多並不是自己真正需要或想要的,「擁有」不再是資產,反而成了負擔。
但這跟中醫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認為,「捨棄不需要的,只留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不就是中醫經方的精神嗎?不再是大部頭、無意識不斷堆疊的處方,只留下需要的,一個精簡到能夠依據患者服藥反應調動、藥簡力專的處置。
我在一開始中醫生涯中,也曾經走過這樣堆疊的路線,在轉變的過程中,的確也有《斷捨離》書中所提及的「捨不得」、「太浪費」、「好可惜」的念頭,諸如再加上一個方或再添個幾味藥可能效果會更好之類的想法。
曾經有病人因為看到我只開了一個方就擔心治療效果會不好,事實上,開很多藥、疊很多方,然後沒有一個方熟稔,這樣一點都不難,滑鼠點一點就有,難為的只是幫你調配處方的同事,也有礙於自己臨床經驗的累積,因為有效或沒效也搞不清楚為什麼。
精簡處方、精熟每個自己開的處方,並且讓病人病情改善、盡早結束治療才是真正難。
囤積早已不適合的物品和繼續維持苟延殘喘的人際關係也很容易,主動作取捨並承擔後果才是真挑戰。
經方在我看來也就是實踐了「斷捨離」精神的中醫。
我認為,「捨棄不需要的,只留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不就是中醫經方的精神嗎?不再是大部頭、無意識不斷堆疊的處方,只留下需要的,一個精簡到能夠依據患者服藥反應調動、藥簡力專的處置。
我在一開始中醫生涯中,也曾經走過這樣堆疊的路線,在轉變的過程中,的確也有《斷捨離》書中所提及的「捨不得」、「太浪費」、「好可惜」的念頭,諸如再加上一個方或再添個幾味藥可能效果會更好之類的想法。
加很容易,減才真正難!
曾經有病人因為看到我只開了一個方就擔心治療效果會不好,事實上,開很多藥、疊很多方,然後沒有一個方熟稔,這樣一點都不難,滑鼠點一點就有,難為的只是幫你調配處方的同事,也有礙於自己臨床經驗的累積,因為有效或沒效也搞不清楚為什麼。
精簡處方、精熟每個自己開的處方,並且讓病人病情改善、盡早結束治療才是真正難。
囤積早已不適合的物品和繼續維持苟延殘喘的人際關係也很容易,主動作取捨並承擔後果才是真挑戰。
經方在我看來也就是實踐了「斷捨離」精神的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