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傷了心的醫師要如何再給你關心?

作者:黃于家




最近發生了件頗令人遺憾的事情,讓我有所感觸。

醫師一向被高道德標準期待著,所謂的「醫者父母心」,既然是父母,就得忍受孩子的無理取鬧,所以醫師時常吞下很多的不愉快,而這些不愉快大概也只能跟同行互吐苦水。

少數民眾更是隨自己方便,任意轉換對自己有利的角度看待醫病關係。

當要醫師為你做些什麼的時後,醫師是「父母」,所以父母得同理,得體諒,得無條件支持患者。

當醫師要患者付出接受治療本該付出的金錢報酬時,就強調醫師得要有「醫德」,怎麼可以從照護病人身上賺到錢呢?好像醫師都不必吃飯付房貸一樣?先前醫師的養成教育和日後下診後的精進課程,也都不需要成本似的?

看病最好是免費,而且在中醫圈有一個更特別的景象是,醫師會到處去非偏鄉的地方義診,四處跟民眾演講,教大家如何幫自己治病,講得不夠多還要被說是「藏私」,不知道去餐廳吃飯,主廚會不會來跟我分享如何煮招牌料理呢?

如果把醫師對患者的體諒,用「醫德」、「醫者父母心」這些大帽子,視作理所當然的話,那真得是件很悲傷的事,因為任何單方面感覺被辜負的關係,都不可能長久。

由於醫師是一個以提供關懷和醫療照護為業的人,這種特殊的職業定位,更需要把醫病互動界線劃清楚,因為醫師是人不是神,每個人能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

看過很負責任的同行給予病人大量的關心,結果冷落了自己身邊親近的人,久而久之,家人漸漸習慣沒有你的生活,這時醫師因此又更加投入在與患者的互動之中,造成後續私人生活的崩解。

長時間聽患者抱怨甚至是大量的情緒傾倒,患者可能離開診間就忘了,但醫師卻因此承受了不小的精神壓力。

而這些都不會只發生在公告的看診時間內。

看病不是點餐買菜,也不是來消費,醫師的心也是肉做的,也會有感覺,一直像個小娃娃做些不負責任、不尊重人的事情,然後覺得醫師就得無止境地包容你,這樣的要求我想連親生父母都辦不到。

錢買的到很多東西,但錢買不到一個醫師極盡全力、想幫患者解決困擾的熱忱。

當一個醫師心變硬了,這絕對是一連串事件累積的結果,而不是他突然變了。

請好好珍惜那個還真心關懷你的醫師。

後記:不願配合醫囑服藥及紀錄觀察身體變化、不能遵守預約規範者,不再受理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