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中醫是怎麼治病?問那麼多要幹嘛?又為何能一次處理多個症候?

作者:黃于家




每次看診結束前,我都會列舉患者這周有哪些身體不適,並提醒病人觀察這些細項在回診前的改善情形。

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明確化治療的進度,另一方面也能讓患者對於身體的改變更有參與感,進而使治療更順暢。

由於已經這樣做好一陣子了,所以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特別,直到有一天有一個患者面露狐疑地對我說:「真的有可能一次處理這麼多問題嗎?」

我才發現,民眾對於中醫是怎麼治病並不是很了解。


看個中醫問那麼多是要幹嘛?


看過中醫的病人應該會發現到不管你身體是哪裡不舒服,看診時,除了看舌頭和把脈以外,醫師還會把你的身體情況從頭到腳問過一次,甚至包括那些你認為無關緊要的事。

這樣的目的並不是在找你聊天,而是在蒐集需要的信息,在你眼中毫不相干的事情,在醫師眼中卻可能是病人身體不適原因的重大提示。

關於中醫認為的有效資訊,請見這裡

門診中曾經遇過病人因為我問太多而面露不悅,好像就是要手一伸脈一把,醫師馬上開藥這樣才叫做專業,這都是因為民眾並不了解中醫究竟是怎麼治病。

關於我對把脈的想法,請見這裡


蒐集好信息之後還得仰賴醫師解讀的能力


信息人人都能蒐集,只是有用與沒用的差別罷了。

但治療效果則取決於醫師解讀這些信息的能力了,這是從病人的症狀歸納推演出真正的病機,然後以此著眼,決定用方。

如此一來,這樣的治療能夠處理身體根本的問題點,所以才因此能一次處理多個身體症候,實例請見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這裡

舉例來說,一個患者,極度怕冷怕風,時常感冒,大便軟散,吃不多,月經一直後延,而且量越來越少,伴隨疲倦無精打采,這時候不論什麼溫陽的處方都能讓上述症候全部改善。

可惜地是,現代人生活型態和就醫習慣和古人大不相同,全然的體質寒和全然的體質熱,反而佔少數,大多數都是寒熱錯雜的情況,需要交由專業醫師處理。

分享我個人真寒假熱一開始誤判的一個真實案例


中醫治病如提粽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我認為這句話頗能夠描述中醫治病的原理。

抓準根本的問題點,治病就能如同提起一串粽子一般,全盤皆可拿下,這才是中醫治療的特色,如此一來,一個方就可能讓病人方方面面感覺到大幅度的改善。

所以藥單絕不是開越長越好,中醫更是不該用病人表面的症狀來疊方架藥,因為這就喪失了中醫治療的特色。


第四次見面,終於讓我等到那句話…


這位患者第一次看診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雙在大熱天穿著長袖,但超級冰冷的手,和流不停的鼻水。另外,患者相當消瘦,由於很容易腹脹,連一份蛋餅都沒辦法吃完,睡眠品質很差,時常覺得很疲勞。

另外,她說了一句讓我耳朵豎起來的話。

我聽說中醫治療效果都很慢

在第二次看診時,手就變溫了,其他不適也都在病人觀察下,由患者自己提及有改善。

在第四次看診時,我終於等到了那句話…

「真的有效耶!我沒想到中醫的治療效果這麼快!」


本來連一份蛋餅都會因為肚子太脹而吃不下,現在可以吃一整個便當,患者想要增胖的心願又更進了一步。



請別再搞錯了...


所以,不要再誤會中醫問你很多問題是要騷擾你…或是不會看...

也不要再被洗腦中醫就是要慢慢看、慢慢調…

更不必驚訝為什麼看中醫不必像看西醫一樣,腸胃看一科、心臟看一科、月經看一科、肌肉看一科。

關鍵在於,中醫治病如提粽,抓住根源點,就能全盤拿下!

所以也就別再因為我分享比較多皮膚病的案例,就認為我其它病就都不會治,詳情請見「看慢性皮膚病的中醫師是否其他病就都不會治?」。


黃于家醫師的門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