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在生存的恐懼下,醫術反而提升地很慢: 談中醫在健保下的困境

作者:黃于家





「在生存的恐懼下,醫術反而提升地很慢」,這句話是來自於郭育誠醫師所寫的《追尋失落的漢醫》,第 203 頁。

我看了很有感覺。

在健保的扭曲制度下,看病成了一口價,醫師的收入取決於看多少病人,願意花時間在病人身上的醫師,卻得因此受到懲罰,因為這樣的醫師在同樣的時段內就沒辦法看太多病人,收入也因此會受到影響。

為了迅速「看完」大量病人,醫師看病得練就如同反射動作一般快速,此時,各種「套餐」式的中醫處方的確功不可沒。

而且,在競爭激烈的醫療環境,以及害怕失去病人的壓力下,「堆疊式」的處方,因為方方面面都能沾到一點邊,的確能安醫師的心,也能安撫病人的心,因為至少處方簽看起來很豐富…

在學校所學的中醫四診望、聞、問、切,成了一場奢侈的夢。

然而,在這種模式之下,不論病人有好或者沒好,因為處方太過複雜,醫師很難從中累積什麼經驗(原因請見這裡)。

我在剛畢業時的確也是用堆疊處方的方式看診,諸如頭痛就是川芎茶調散,焦慮就是加味消遙散,按照患者的症狀,來堆疊處方,症狀越多,處方就疊得越多。

直到有一天,我驚訝地發現,如果將患者的病歷全數打亂,我並沒有辦法將其所相對應的處方歸位配對好。

因為,如果只是依照患者的「症狀」來堆疊處方,在那樣的模式之下,醫師並不會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且更是完全背離中醫特異於西醫,不執著於表面的症狀而從根本解決問題的特點。

此外,當時也剛好發生,一個住院病人「小半夏湯阿伯」的事 (詳情請見這裡),兩方夾擊之下,我拒絕再用這種不清不楚的方式度過我往後的行醫生涯。

所以我痛下決心改變,真正用四診細細思考分析每位患者的病況,才給予相對應的處方。

改變是很辛苦的,這的確是一條吃力不討好的路,病人質疑、自己燒腦、同道覺得你故作清高。

還有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在每個病人身上花多些時間,就代表同樣時段下能看的病人量就會變少,而醫師的收入在健保之下,實實在在就是取決於患者的數量,而不是病人有沒有好...

到底該如何達到一個平衡點?我還不知道,但至少我還在這裡撐著...

郭育誠醫師,在其所著的《追尋失落的漢醫》,第 209 頁中提到:「沒有醫術的醫生就是沒有醫德的醫生」。

我認為,這句話相當發人省思。

其他的中醫怪現象,請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