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路的盛行,萬事皆可 Google,網路上的海量資訊,更是容易讓人有一種專業的錯覺,手一滑人人都能瞬間自比為半個專家,於是吹起了凡事皆可 DIY 的風潮,中醫更是在此浪潮上。
中醫師老是呼籲民眾不要自己幫自己治病,要諮詢專業醫師,但發的萬年新聞稿及上電視節目結尾卻老是提到要按什麼穴道,喝什麼茶飲和燉湯,變相鼓勵民眾「自己動手樂趣多」。
有趣的是這些穴道和茶湯內容,永遠是那幾個不停重複,不隨時空轉換,好像就算換個主題,處置也不需要更換一樣,很有種一通百通的味道。
穴道按摩或是什麼茶飲、燉湯,雖然不能說有什麼立即效果,但至少符合民眾「想做些什麼但又不想改變生活型態」的矛盾需求,而且就算真做了也不至於造成身體或錢包損傷,頗有種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安心感。
Line 裡面傳來傳去的養生小知識也是類似這樣的模式,鋪陳的套路都是先引用一些中醫古書的字句,然後再講一些現代人常有的症狀,最後還是穴道和茶飲、燉湯的建議。
連去演講,民眾想聽的也是什麼病要用什麼方、什麼穴道,好像中醫治病沒什麼學問,就那幾個選項,不必思考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吃什麼、按什麼,不如改變你的生活型態
一個每天凌晨三點睡,早上七點起來的上班族,請問他按什麼穴道或吃什麼補湯能夠彌補他長期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養生怎麼會只是吃和消費?
中老年社群更可以發現話題時常繞著養生在打轉,但是這些養生的手段,很多都是圍繞著吃和消費,也就是吃什麼或是買什麼。
吃被當作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一聽別人說吃什麼比較寒,馬上束之高閣,看診也要在忌口上跟醫師再三確認,好像只要嚴格控制飲食,病就可以好一樣;一聽到吃什麼抗老、抗癌、什麼營養品好,幾千、幾萬也都不手軟,事後沒任何效果也沒關係。
一下瘋薑黃,一下瘋阿膠,一下瘋連翹,一下瘋五味子,一下瘋紅花,把中藥當作維他命,可以自己診斷自己吃,正是所謂的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我認為這比較偏向用消費來安自己的心 - 藉著花錢感覺到自己有為自己的健康做些什麼,但不花一毛錢的充足睡眠和一周三次運動,卻表示無能為力。
中醫神話故事?
隨著這波中醫 DIY 養生浪潮,網路上也出現眾多的「中醫老師」,在他們口中一切信手捻來,彷彿天下沒有治不好的病,如同中醫義和團一般。
西醫就只是白癡蠢蛋、台灣醫學院出身的中醫師就只是庸醫,只有這些「中醫老師」最懂中醫的核心精神,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
你不太能輕易找到他們本人治病!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台灣醫師執照,而這反而成了他們的保護傘,使其能有主控權擋掉質疑他們的民眾,轉而只被「信徒」環繞,而且既然不直接治你病,那當然也就不會有治不好的病,這更是讓他們的中醫神話攻不可破!
不像台灣一般中醫,只要門診表一查,健保卡一帶,任何人都能來當面踢館。
民眾聽了這些中醫神話故事,更覺得每個病都理當可以治好,如果沒有好就是醫師能力有問題,可惜「中醫老師」忙於推廣中醫以及其他商業活動所以不治病,不然一定可以好的,又更加驗證了「台灣醫學院出身的中醫師只是庸醫」的說法。
台灣正統醫學院出身,學中醫七年、八年,或者學士後的五年,這些醫師反倒有了不堪的原罪?所謂的「知識障」是吧?
可惜,引經據典或嘴巴上說得頭頭是道,並不代表真的有能力治好病,臨床上,再厲害的醫師都有治不好的病人,何況是不真的幫普羅大眾治病,只幫「信徒」治病,或者只是嘴巴上講得一口好病的「中醫老師」?
另外,想請問一下,如果吃了「中醫老師」開的藥出了問題,請問你會回去找他們負責嗎?或者這也算是某個程度上的你情我願,就算了不追究,然後再摸摸鼻子找健保收尾?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不必負醫療責任的人,談什麼醫療建議?
你追求的是夢想,還是醫療?
如果不管哪種病,只需要靠調養、注重飲食就能痊癒?或者有病沒病都能一直吃同一種處方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那世界上豈不是每個人都長生不老?「中醫老師」不就早該得諾貝爾醫學獎了?怎麼可能被埋沒?
令人退避三舍的「半個中醫」...
有趣的是,這些中醫老師的信徒,看了幾篇中醫的文章後,也開始以「半個中醫」自居,甚至還把健保門診當成私人中醫家教班,問為什麼這個情況不開 X X 方?還說藥不必開多天,因為只是想來問開處方的事,根本沒有打算吃...
似懂非懂卻還要秀幾句傷寒論條文,講講六經和八綱,怕醫師不知道他是「半個中醫」,令人哭笑不得。
處方才開出去,病人連吃都沒吃就一副不認同貌:「妳怎麼開 X X 方啊?」,心中已有定見,認為自己有能力給自己開藥,那又何必來看診?
自己先在家胡搞瞎搞一番,然後再掛健保中醫,事後再把處方貼在網路上,要大家公審,問這樣的處方看不看得出醫師的實力?而一堆「半個中醫」也煞有其事地批評指教。
這樣的群眾,套句同行所說的話:「這些人不是來求醫,他們是來找小老師幫忙訂正考卷的...」。
而這只是台灣中醫怪現象的其中之一,其他中醫怪現象請見這裡。
中醫 DIY 浪潮給中醫圈的警示
身為中醫圈的人,我認為這些風潮也代表中醫的醫療品質在大眾心中不夠好,所以讓民眾覺得「不如自己來」,警惕我們該更努力提升自己。
而我認為最好的中醫推廣就是讓中醫的療效被看見,其他的諸如演講或是義診都是多餘,品質療效有才是重點,而不是把自己便宜賣掉。
但另一方面,人跟人之間要相處愉快,起碼要有表面上的互相尊重,在網路上公審自己根本不真得懂的領域、心中已經有定見不去找你的「中醫老師」賜教,卻用健保去找臨床中醫作隨堂小考,或者當你免費家教。
請問你今天去餐廳吃飯,會覺得跟主廚討論怎麼煮菜或者點菜前要先考驗主廚的廚藝,是理所當然的嗎?那你又憑什麼用健保把醫師當作你私人中醫家教?卻不去找你的「中醫老師」討教?這不是欺負人嗎?
上述這些行徑,很難讓醫病關係和諧,更別提你這樣做,就不必期待醫師會很想幫你,因為面對這樣的病人,醫師只會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認真看說不定還要被「半個中醫」網路公審,最好就是直接退掛、慢走不送。
到頭來,還是「中醫老師」最舒心,是吧?那你生病時為什麼不直接去找「中醫老師」治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