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聽到異位性皮膚炎病童家長說到,自從孩子有了這個病,家裡似乎就沒有能夠快樂起來的理由。
我聽了覺得很難過很心疼,這樣的辛酸不敢說我全部都懂,但也知道真的不容易。
門診中觀察,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孩童,常見親子衝突,父母本意是為孩子好,但常因為皮膚的照護、飲食的限制,吵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
夫妻也因為孩子皮膚的不穩定,不時開批鬥檢討大會,責怪是對方沒把小孩照顧好。
爸媽為了減少孩子搔抓,晚上睡覺甚至得輪班守夜,以制止小孩抓破皮膚,大人小孩都受罪。
受苦的不只是患者一人,是全家的幸福時光。
生活好像只剩下小孩的皮膚,當皮膚還沒好,似乎就不允許任何快樂的可能…
又因為心疼孩子受苦,想從別的地方補償,卻讓小孩發現只要生病就能在學校和家中都有特權,可以避開自己不想做的事。
搔抓有時並不是真的癢,而是強而有力的威脅,是孩子跟父母談判的籌碼…
如此一來,孩子到底該不該好起來?
門診中觀察,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孩童,常見親子衝突,父母本意是為孩子好,但常因為皮膚的照護、飲食的限制,吵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
夫妻也因為孩子皮膚的不穩定,不時開批鬥檢討大會,責怪是對方沒把小孩照顧好。
爸媽為了減少孩子搔抓,晚上睡覺甚至得輪班守夜,以制止小孩抓破皮膚,大人小孩都受罪。
受苦的不只是患者一人,是全家的幸福時光。
生活好像只剩下小孩的皮膚,當皮膚還沒好,似乎就不允許任何快樂的可能…
又因為心疼孩子受苦,想從別的地方補償,卻讓小孩發現只要生病就能在學校和家中都有特權,可以避開自己不想做的事。
搔抓有時並不是真的癢,而是強而有力的威脅,是孩子跟父母談判的籌碼…
如此一來,孩子到底該不該好起來?
這樣的想法若真是躍上家長心頭,更是深深自責慚愧,覺得自己怎麼可以。
學術研究時常探討異位性皮膚炎孩童的情緒困擾,請見這裡 ,但是異位性皮膚炎病童的家長,內心所承受的壓力,也值得被好好正視,我也會持續關心。
學術研究時常探討異位性皮膚炎孩童的情緒困擾,請見這裡 ,但是異位性皮膚炎病童的家長,內心所承受的壓力,也值得被好好正視,我也會持續關心。